守护主城的关键在于巧妙利用地形构建天然屏障。山地和河流是最常见的天然防线,部队无法直接穿越这些地形,必须绕行,这就为我们争取了布防时间。主城选址时优先考虑三面环山或临河区域,仅留少数狭窄通道供敌人进攻,这些通道将成为防御重点。狭窄地形虽利于集中防守,但也容易被包夹,需要在后方预留机动空间。

围绕主城构建多层防御工事是第二道防线。谷口位置建造箭塔和拒马能有效阻挡敌军推进,箭塔提供远程火力覆盖,拒马则强制敌人停留或绕行。营帐部署在核心区域外围,形成缓冲带,方便快速调兵支援。建筑布局要遵循品字形原则,三个箭塔互为犄角,确保任何进攻方向都面临多重火力打击。升级建筑等级能显著提升防御强度,五级箭塔的守军战斗力足以让敌人付出惨重代价。
防守策略需要动态调整,单纯固守只会陷入被动。主力部队应驻扎在关键隘口,但保留至少一支高机动队伍随时支援薄弱环节。利用营帐的100%行军速度加成快速转移兵力,形成局部优势。夜间或非高峰时段是防御真空期,提前在盟友间分配值守任务。当遭遇大规模进攻时,果断放弃外围低级土地,集中力量守护高级资源点和核心建筑。

在主城周围建立同盟建筑群,共享瞭望塔视野,提前发现敌军动向。约定暗号标记重点防守坐标,遭遇攻击时迅速集结支援。资源州的高地区域特别适合组建联合防线,利用栈道和关卡形成战略纵深。单个主城再坚固也难挡车轮战,只有形成同盟联防体系才能长久立足。

最后要善用心理战术,让敌人知难而退。在显眼位置展示高阶防御建筑和满编驻军,通过侦查战报传递防御强度信息。故意留出看似薄弱的诱敌点,实则埋伏精锐部队。保持建筑外观的一致性,隐藏真实防御重心。这些策略虽不直接增加战力,但能有效降低敌人进攻欲望,为主城赢得宝贵发展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