舰船升级的核心在于技术值的合理分配与经验获取效率的优化。每艘舰船升级后获得的技术点应优先激活策略技能,这是决定舰船战术定位的关键被动特性。武器系统、装甲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强化顺序需根据舰船职能区分:输出型舰船优先提升武器伤害与冷却缩减,防御型舰船侧重护甲值与结构值强化,而工程舰则需优先保证采集效率与巡航速度。经验获取主要通过战斗、任务及模拟战斗数据三种途径,其中PVP战斗可突破30级经验上限,而模拟战斗数据能实现跨舰种的经验转移。

武器调校系统是提升舰船火力的重要补充手段。调校需要消耗特定类型和等级的武器技术,常规火炮、导弹、鱼雷等武器需对应不同类型的调校材料。调校成功率受技术等级影响,R1至R5级技术分别提供0%至40%的额外成功率加成。失败调校会累积5%的基础成功率补偿,因此可采用低级技术垫刀策略。主武器调校优先级高于副武器,前期资源有限时应集中强化主力舰的核心输出装备。超主力舰还拥有可解锁的额外武器槽位,需通过蓝图强化激活。

舰队协同建设对舰船成长具有放大效应。基地中的船坞设施决定舰船建造与改造效率,资源生产设施的等级直接影响强化材料的获取速度。前线基地的科研项目可全局提升舰船属性,包括攻击力修正、装甲抗性等关键参数。加入活跃军团能获取经验加成和稀有技术支援,军团合作任务提供的特殊装备箱往往包含高价值调校材料。工程舰与战斗舰的比例建议维持在1:3,确保资源采集与战力提升的平衡。

舰船养成需注重长期规划与技术储备。蓝图等级上限为50级,30级后需依赖PVP或高级模拟数据突破瓶颈。重复获取的蓝图可转化为技术储备,用于解锁子型号或直接兑换技术值。装甲系统的焊接工艺强化与淬火处理能显著提升结构值与物理抗性,这对巡洋舰以上级别舰船尤为关键。动力系统中的曲率引擎优化可缩短舰队转移时间,在跨星系作战中具有战略价值。技术值可无限次免费重置,允许根据战局变化调整强化方案。
后期发展应聚焦星系特殊技术的针对性应用。这些限时增强技术能改变舰船站位、降低指挥值消耗或提升特定武器伤害,需根据协议玩法特性灵活选用。雷里亚特级护卫舰的鱼雷伤害强化、S-列维9号的紧急避险能力等专属技术,可在特定战场环境中产生质变效果。调校系统新开放的全面强化功能允许对支援、维修等非武器系统进行深度优化,使谷神星支援型等特种舰船能充分发挥功能优势。技术解锁槽位永久保留的特性,使得前期投入能持续产生跨赛季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