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发连狙的核心要领在于精准控制后坐力与射击节奏。这类武器(如98K、M24)每次射击后需手动上弹,因此每一发子弹的命中率尤为关键。压枪时需注重屏息功能的运用,开镜瞬间按住Shift键可暂时稳定准星,但需注意屏息时间有限。垂直灵敏度设置为默认1.0时,下拉压枪幅度需根据距离调整,100米内基本无需抬枪,200米以上需预判子弹下坠。配件选择上,消音器可隐藏位置,托腮板能减少后坐力,子弹袋则提升换弹速度。

单发狙的弹道下坠明显,连续射击时需观察前一发子弹的落点,通过弹痕修正后续射击的预判位。开镜后准星上跳幅度固定,需在开枪后立即下拉鼠标主动压枪,而非等准星上跳后再调整。射击节奏上,建议每发间隔0.5秒左右,避免仓促开枪导致弹道失控。若目标移动,需预留1-2个身位的提前量,斜向移动时提前量需减少约30%。

身位控制与掩体利用是单发狙压枪的进阶技巧。射击后立即撤回掩体,避免暴露位置。QE侧身射击可减少身体暴露面积,同时降低后坐力影响。地形选择上,优先占据制高点或反斜面,利用俯角抵消部分后坐力。若需连续射击,建议采用蹲姿或趴姿,后坐力分别降低15%和30%左右,但需注意趴射会限制移动能力。

单发狙容错率低,需保持冷静避免连续脱靶。对枪时若首发射失,应重新开镜重置后坐力而非强行调整。远距离交火时,优先锁定静止目标,移动靶需评估命中概率再决定是否开枪。弹药管理上,7.62毫米子弹单发伤害高但下坠明显,需根据剩余子弹数调整射击策略。
最终需通过训练场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。重点训练100-300米固定靶爆头率,再逐步过渡到移动靶跟枪。裸枪练习有助于掌握基础后坐力规律,满配后则专注于实战场景模拟。记录弹着点分布,逐步优化压枪幅度与节奏,直至弹道密集度达到理想水平。